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三章:步步为营 (第2/2页)
回答。 太后吁了口气,道:“哀家记得,想当初,先帝驾崩的时候,朝中论礼,这位王先生,也是被赵王请进了宫来,口口声声说,立赵王子克继大统,哀家幕后听政,正顺了天意。怎么这才一两年功夫,哀家就不顺这天意,这位誉满天下的王先生,便要哀家退居后宫,不涉国政了呢?” 太后幽幽叹了口气,道:“人心难测啊,哀家听他讲经义的时候,他总是说的头头是道,却何以,如此自相矛盾?” 自然,没有人敢回答她的话。 太后长身而起,徐徐步到了正殿。 正殿里,百官鸦雀无声。 太后道:“宫外的事,你们想必都知道了吧?” 姚文治巍颤颤地站出来:“禀娘娘,臣略有耳闻。” 太后嫣然一笑,道:“这个王先生,哀家倒是颇敬仰他,听说他……与赵王相交莫逆,赵王,是吗?” 赵王只躬了躬身:“娘娘,臣弟和他确实有些私交。不过相交莫逆四字,却是言重了。” “哎……”太后又幽幽叹了口气,才道:“平时哀家尽心竭力的为先帝和皇帝守着这个基业,一介女流,殚精竭虑,真是不容易啊。可是呢,你们平日里都说,我大陈大体安康,是哀家的功劳。可是转眼之间,遇到了灾祸,就全都成了哀家的错了,哀家听说,这外间都在说,哀家逆天而行,所以这老天降下了灾祸,这些,可是有的吗?” 百官讪讪不敢答。 赵王笑吟吟道:“娘娘,臣弟以为,这绝非是娘娘所致,而是有一个金陵的生员,叫陈凯之的,逢迎讨好娘娘,谗言媚上,满口妖言所致。” 虽是好像为太后开脱的样子,可殿中人谁人不知,赵王是以陈凯之为切口,打击的还是太后。 太后若是没有神圣可言,那么就和其他妇道人家没有区别了,正因为如此,太后才更需要神性,一旦这个神性动摇,甚至成了天下人眼里的笑话,那么,太后一个妇道人家,凭什么垂帘听政呢。 大司空姚文治正色道:“殿下此言差矣,娘娘与洛神赋中的洛神不谋而合,这便是征兆,何况……” 赵王不疾不徐,笑了笑:“可是为何,自从有了洛神赋,时隔十五年不曾见的天瘟,又来了呢?” 有御史正色道:“十五年前,也曾有过天瘟,莫非那时候,也是洛神赋的缘故吗?” 一场争吵又似乎有开启的苗头,殿中的人个个剑拔弩张。 太后眯着眼,却是显得极为沉默,只是她的心里,却没来由的一阵焦躁。 无极……怕是已经没了,他身在金陵,天瘟只怕已经蔓延,此时此刻…… 她已许多天不曾睡过好觉,每个夜里都总听到那孩子的哭声,哭得太后的心都要碎了。 而这一次借着大礼的发难,使她心里更为警惕,许多不甘寂寞的人,平时大气不敢出,可是现在,这一场天瘟,却是给了他们足够的勇气。 自己若是寸步不让,内有钦天监以上天之名矛头直指自己,在外,则是学宫中的王先生为首逼宫,自己一味强硬,天下人会怎样看呢? 可一旦后退一步,就满盘皆输。 不,她的孩子已经没了,她更不能让这些人得逞! 太后正待要张口。 却在这时,有内臣急匆匆的入殿。 “急奏,金陵来的急奏!” 这内臣声音嘶哑,步伐如风。 殿中一下子安静下来。 所有人都看向内臣,一份红色的奏本,被他高高拱起。 因为金陵的灾情紧迫,按照往年的规矩,凡事大事,该地的奏疏,尤其是急奏,都需随时呈报,无论是任何时间,任何的地点,即便是夜半三更,也绝不可怠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