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妙锦传_第〇〇一回 朱元璋惊梦三世劫 马皇后荐访五更僧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〇〇一回 朱元璋惊梦三世劫 马皇后荐访五更僧 (第3/5页)

锦随风招展,方见那竟是一块锦襕。那万道金光竟是从锦上所绣的回鹘(4)文字里射出,甚为夺目。

    因而,神鸟飞处,金光普照。待其在坛上盘旋而过,那个诵经的少年连同遍地鬼魅竟顿如风吹尘砂瞬息散去,亦如走帕拭水消失不见。

    随后,周遭那四座棂星门也瞬间立回了原位。

    再看那神鸟口衔宝锦又于皇宫上空盘旋一周,以致宫中火光顿熄,霄上黑云尽被抹去。很快,便万象如初。

    然那神鸟并未飞回覆舟山,而是衔了宝锦径直朝西方而去。社稷坛上,只剩下那十八盏灿若启明的莲灯。

    眼见灯花摇映,朱元璋分明听见打金陵城西的天界寺传来一通晨钟。

    ……

    天色初晓,残月如钩。

    偌大个宫殿依稀隐现于穹隆之下。伴随两声乌啼,显得愈发阴森凝重。

    再过个把时辰,即是早朝。

    坤宁宫(5)内,暖阁。

    此时,只见寝帐之外,十来个宫婢个个身影匆促。他们端面盆、抱盂罐、托帕子、捧龙袍……已然忙作一团。

    “各家儿的蹄子都麻利着点儿。”

    使令的是个年轻太监——尚衣监掌事公公。他大气儿都不敢喘,一边掐着嗓子叨促,盯着鼻子尖儿下往来的宫女,一边还得竖着耳朵倾听帐内的动静。

    “朱福……”

    帐内传来一声躁唤。那腔气虽是浑实,入得耳来却见虚软。

    而这一唤,却如在那太监后脑勺上抽了一巴掌。只见他“咻”地旋足,躬下身子,朝里头应了声“竖奴在。”他嘴上虽在应承,眉眼却朝众宫婢递了一招厉色。其食指袅袅向后一撩,那宫婢便识相地退到身后列队。

    见众婢俱已准备妥帖,他才畏首钻入暖阁的珠帘。

    朱福十分小心,生怕因些许慢待而触怒雷霆。且看他欠身扣腹,一副内急模样。行进中,竭力提着声气,悦声唤了“皇上”二字。话音落时,已溜至龙榻前。待其乖颜怯目地瞧去,但见足踏上一双赤脚——那正是朱元璋,他正手拄双膝,撑身坐于龙榻上。此时,膝上的指头正在频频颤抖,双臂之态亦显得力不从心。再望上瞧,只见他身上睡袍半袒,已被汗水浸得一片透湿,胸中之气起伏频促。打耳根处,两条汗河正顺其颈窝缓缓向下淌落。而那须髯早已湿作雨中牛毛,鬓头亦成了垂露的白草。不难看出,一种无法名状的惊悸正从他眼窝里渗出,并沿着额际的每条皱纹在其脸上漫延。

    在朱福眼中,他已不是初次目睹这般龙颜。对于眼前这副窘色,其中缘由,他也能猜中一二。这些年的经验告诉他:帝王此等落魄之象,视者即罪。这会子,叮嘱自个儿的耳朵和嘴巴都机灵些,这才是保全之举。于是,他立马不露声色地欠下身子,目光顺着鼻梁骨扎向脚尖儿,静候主子吩咐。

    很快,朱元璋便开了口:“传命毛骧(6),速往天界寺,请宗泐大师来见。”

    “且慢……”

    朱福一个“诺”字还未出口,暖阁一侧就传来一声妇人止令。朱福听闻其声,欠身退了一步。只见那人虽是一身素袍,但仪态不失端庄,行色也沉着冷静。

    此人乃是朱元璋正室,大明国母马皇后。欲知其风华,且观作者一首《碧牡丹·绘题孝慈》以述其容:

    『云鬓月弓眉。天中满(7),彩霞飞(8)。林中红粉(9),眸转神光生辉(10)。年上平川(11),寿上平湖水(12)。丹唇映皓齿。宾兰醉(13)。窗笼(14)玉珠(15)垂。盛如洛阳花美(16)。娉若此花(17),便为万芳之魁。然知富贵,望穿风和雨。辗转百千回!』

    她手上搭着一块帕子,缓缓走到朱元璋身旁,一边轻抚其背,一边轻拭他额上汗珠,进言道:“皇上,此行不宜派毛骧前往。”

    听这话,朱元璋一头雾水。

    马皇后望他静静一笑,轻声解释道:“这毛骧身为亲军督尉府校尉,几年来,屠戮无数。且日前诛灭胡惟庸一党,已致涂炭过重……”

    “涂炭过重”这四个字似是戳了朱元璋软肋。只见他神情骤变,目光里迸出一股怒火。可马皇后却似对待孩童一般,冲他慈颜一笑。一边摸起朱元璋的手掌轻拭其手心的虚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