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_第1888章 卡氏的设计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888章 卡氏的设计 (第3/3页)

静,他就躺在豪华车厢的一个独立房间内,努力睡眠。

    另一个房间,裹着毯子平躺着的杨明志,他的思绪岂能平静。

    杨明志已经想好了,等与老部下见面后,就和他们好好探讨未来的仗怎么打。虽然根据自己和斯大林、朱可夫的约定,根本不会向那三人透露,苏军不但要在北方施行一次本年度最大规模的反攻战役,主攻目标还是重镇斯摩棱斯克。

    不过,犬牙交错的前线几乎是半透明的,德军的渗透间谍和侦察飞机又不是傻子瞎子,他们获悉苏军出现大规模增兵,难道会愚蠢的觉得平安无事?怎么可能!

    杨明志估计,三个老部下已经能猜到很多,到了那个时候就和他们好好聊聊如何去打帝国师。毕竟他们的部队要调给第39集团军,其主要敌人就是德军的帝国师。

    见了面该聊些什么,已经不是杨明志发愁的,如今他更关注卡拉什尼科夫刚刚拿出来的堪称非主流的枪机设计思路。

    半自由枪机的突击步枪?它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在那个位面,最先搞出这种设计的就是苏联人斯帕金。

    而那一次的突击步枪审评大会,最终成就了卡拉什尼科夫的名号,卡氏终于还是放弃了半自由枪机的设计,选用了那时候更有发展前途的导气式。

    且说斯帕金的提交给“步枪委员会”的样枪,那款自由枪机的突击步枪,打了区区三百五十发就被宣布报废。原因无他,斯帕金觉得所谓突击步枪,不就是大号的冲锋枪。抱着这一思路去搞,结果坏在了枪膛上。

    本时空全世界的冶金业一直在发展,然而还是远赶不上下个世纪。

    在21世纪,人类已经在运用可以耐受三千度高温的金属材料,这在二战时期可谓天方夜谭。

    以二战时期苏联的冶金水平,制造出极高质量的枪膛与枪机部件是艰难的,如果可以,也必是耗费巨大财力,这就和苏联所谓“枪械是一种必然的消耗品,要保证质量的同时尽量廉价”的里理念相左。

    就是因为冶炼技术不达标,迫使通用机枪总是得换枪管。

    左轮步枪也成为总爱炸膛又严重漏气的奇葩,致命的缺陷几乎堵死了其发展前途。

    不过那种设计并非一无是处,经过一番改造让其发射枪榴弹,成为低膛压低初速的手持式半自动枪榴弹发射器,它是完成可以胜任的。

    如果时代在进步一百年,许多这一时代的困境就迎刃而解了。

    在那个位面,战后的德国研发出的g3步枪,用的是“半自动枪机”的系统,并一直作为部队的制式武器。它是发射全威力步枪弹的自动步枪,而它的枪膛能够承受全威力弹的巨大膛压,枪机系统也能受得住更大的后坐力。它成功的背后,就是有科技进步的功劳。

    但就目前这一时代,研发导气式枪械,苏军根本就不存在技术困难。

    从莫斯科到彼尔姆,它并非一段漫长的旅途。

    这条铁路线是双向的,行驶其上的军列数量庞大又都肩负重任。

    实际上,自从斯大林和朱可夫完成“火星行动”的战役规划,针对后勤物资调动的调整就展开了。

    打仗就是打后勤,要施行一次庞大的作战,势必要消耗巨量的炮弹和子弹。何况当前的勒热夫前线,苏德两军的交火从不尖端,双方每天都隔着战线终中间五公里左右的无人区互扔炮弹,故而每天的炮弹消耗量都很大。

    苏军能轻而易举的应对加里宁方面军和西方面军的日常弹药消耗,如今,计划运抵两支方面军手里的弹药量暴增。

    最直观的体现就是,莫斯科以东的铁路网繁忙程度更上一个台阶,尤其是莫斯科彼尔姆这条线,每天前往莫斯科的货运军列数量增加了二十个,合计可是超过一千个车皮!

    杨明志轻而易举的注意到这一异常变化,他看不到全封闭车厢里装的是什么,然而平板车上盖上防雪帆布的大型设备,它们就是苏军正在大规模使用的t3476坦克,以及数量更过的野战炮。

    他估摸着,怕是许多76毫米炮根本就是在彼尔姆的货运车站装车拉走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