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2章 停战协议 (第2/2页)
是“一朝回到宪改前”。 在陆地战场上,如果战线在梁夏帝国境外,梁夏军队就得撤回到战前位置,也就是退回国境。要是战线在梁夏帝国境内,则保持现状,等签署停战协议之后,再针对具体问题分别进行谈判。 比较特殊的是东北战线。 因为狭夷皇国不肯让步,所以同盟集团坚持要梁夏帝国妥协,接受狭夷皇国开出的停战条件。 承认冰风暴半岛为国际共管地区,在停战之后再做谈判。 这算什么? 虽然冰风暴半岛并不是帝国的殖民地,更像依托帝国的属国,但是就这么割让出去,根本没办法接受。 只是,狭夷皇国的态度也非常的坚决。 狭夷皇国出兵参战,伤亡官兵数百万,难道是竹篮打水? 数十年来,狭夷皇国进行的所有改革,包括自上而下的维新运动,无一例外的是为了摆脱梁夏帝国的控制。 从地缘的角度来看,登陆冰风暴半岛,其实是狭夷皇国成为列强的第一步。 说得直接一点,如果没办法上岸,就算扑腾上了天,狭夷皇国也只是东望洋里的一只小虾米。 不要忘了,在古语当中,“狭夷”又被称为“虾夷”,指的就是那些住在海岛上,捕捞虾米小鱼为生的蛮夷。 为此,同盟集团答应让西部战线保持现状,梁夏军队不用撤回去。 西南战线那边,因为梁夏军队一直以防御为主,所以不存在什么争议,保持现有局面就行了。 关键,其实是裁军,或者说限制军队规模。 其实,这也是双方争议的第一个焦点问题。 因为只是停战,又不是投降,所以最初的时候,帝国方面并不答应单方面裁军。只是谁都不能否认帝国已经战败的事实,而且在停战之后,肯定用不着继续供养多达一千五百万的官兵。 裁军是必然的,只不过得有限度,而且不应该是单方面行为。 谈到最后,依然是梁夏帝国妥协。 按照协议,在正式停战之后,梁夏帝国分三个阶段,在三年之内,逐步将陆军的总兵力裁减到一百五十万以内,保留的重炮不超过三千门,机关枪不超过一万五千挺,战马不超过十五万匹。 此外,梁夏帝国必须在半年之内,也就是第一阶段裁军行动前期,废除已经存在了数十年的战争动员体系。在完成三个阶段的裁军后,废除义务兵役制,逐步建立以募兵为主的志愿兵役制。 关键还有,梁夏帝国必须在三年之内,出兵参与针对骆沙联邦的军事行动! 说得直接一点,就是在同盟集团的指挥下出兵攻打骆沙联邦,帮助同盟集团扑灭兵变点燃的反帝运动。 其实,这也正是同盟集团让梁夏帝国陆军保留一百五十万兵力的关键原因。 如果只是保卫本土,以及弹压国内的动乱,保留五十万兵力就足够了。 至于出兵骆沙联邦,双方是一拍即合,除了出动兵力与指挥方式之外,其他方面基本上没有分歧。 所幸的是,这份非常的苛刻,跟战败投降差不多的停战协议并不针对海军,或者说没把海军包括进去。 海军的事,单独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