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宋_第九十二章 可悲可叹亦可怜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二章 可悲可叹亦可怜 (第2/3页)

上要记得警醒,没事多听听城中的传言,知道是否有什么异常。

    当然,只是规定这么一点当然不会花费6年的时间,所以这里面连皇帝的饮食都写得清清楚楚,怎么吃饭,怎么作息都安排的很周全,就连啪啪啪时几次都差点规定出来,直说吧,就是怎样打造无数个一模一样的他,来巩固大明江山。

    这当然是扯淡了,人又不是机器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怎么可能完全按照老朱同志的想法来做,这就相当于真的变成机器人,一点自由都没有啊。

    不说皇帝受不了,就是手下的大臣也受不了啊,毕竟老朱同志对贪官太狠,可给的工资又低,没法不贪,可一贪吧不是杀头就是剥皮萱草,这谁特么受得了?

    照这么下去除非人人都像海瑞,否则大明朝就真的没人当官了啊,全特么给杀完了。

    而且,关键是老朱同志的《皇明祖训》不仅多,杂七杂八一大推,看着就烦不说,还特么大多不靠谱,这就气skr人了……

    可以说,明朝正是成也在他手上,败也在他手上,比如,老朱同志由于早年时的惨痛经历,父母和兄弟姐妹们都死于饥饿,因此为了避免重蹈覆辙,他严厉规定,凡是他的子孙,每月固定分发钱粮,不可出去工作,真正的养猪(朱)流。

    他的本意当然是好的,自己当上了皇帝想让子孙后代不用像之前那样挨饿,可谁知道光是这条规定就把明朝折腾的够呛明朝。

    为什么这么说呢,咱们来看看具体事例吧,先看一组数据。

    据史书记载,不完全统计,明朝末年朱元璋的子孙已经达到一百多万人了,嘶,恐怖如斯啊!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

    一家之人,一百多万,真特么是比猪还能生!

    要知道古代人丁稀少,一个普通的城池大概也就十万左右的常住人口,而唐朝长安城的常住人口才五十万左右了,繁荣到极致的汴梁城也才一百多万。

    老朱同志这么多子孙已经能够住满两个繁华的长安城,或者说塞满一个汴梁城了。

    这个数据可谓是触目惊心了,为什么会造成这种情况呢?

    关键就在于老朱的国策,问题太大了,为什么这么说呢,要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咱们先来说一下明朝之前各国处理藩王的情况是怎样的吧。

    就拿汉朝来做对比吧,汉朝最开始也是分封,不过英明神武的汉武帝考虑到这一政策漏洞太大,这些王爷们大多有尾大不掉之势,比如之前就有七国之乱。

    于是果断采用推恩令和削藩,令刘姓王爷的职位和权利越来越小。

    到了最后许多刘姓的直系血统都无法拿到国家的俸禄了,像刘备这种汉室宗亲也只能自己创业玩,开始买草鞋,彻彻底底的成为了一介平民,真的是惨的不要不要的,实在混不下去后,只能打着旗号造反了。

    同样,老朱同志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为了保证子孙后代都能够安安分分的,别瞎想,便给他们都发了一个“铁饭碗”,那就是子子孙孙都能分封爵位。

    并且,老朱同志出身寒苦,为了避免自己的子孙也像汉室宗亲一样自己“创业”,特地的颁发了一条规则,便是:“惟列爵而不临民,分藩而不赐土。”

    说白了便是,你们好歹是我朱元璋的龙子龙孙,你们可以有钱花,但是却不能有地方的管辖权。

    正是这种所谓的“国家包养”制度的强制执行,让朱元璋的“龙子龙孙”们彻底的没有了后顾之忧,开始痛痛快快的吃喝玩乐,安安心心的当小猪仔,被美滋滋的养着。

    也正是这种制度让得老朱同志的后代知道了一点“多生就能多拿钱”,这钱不但是国家出,更是有分封的土地,因为照规定“宗室年生十岁,即受封支禄”。

    正是这种国策的执行,到了明朝中期,各地的官员惊慌的发现,每年的税收居然还不能供养当地的皇族消费。

    就如同一个地方一年税收大概在152万石,可光是当地的皇族消费便达到了312万石,是税收的两倍多,多出的一百多万自然是从国库里拿出来,这还仅仅是一个地方的数据,要是全国,嘶,不可想象啊!

    所以正是这一坑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