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兴八百年_第14章 杨坚的建议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4章 杨坚的建议 (第2/2页)


    三个小时后。

    未央宫。

    文成殿,御书房。

    刘毅伏在御桌上,正目不转睛盯着手中奏本,看的津津有味。

    帅阁七帅、相台七相、御史台三御史遵从皇帝昨日下的命令,把有关禁军改制的提议写成奏本,准时在今日天黑之前递交到了内廷通政署。

    “不愧是代周建隋的隋文帝,如此提议,真是令人难以拒绝!”

    看完杨坚的奏本,刘毅回味良久,忍不住在心中感叹了一番。

    杨坚建议把禁军一分为二,拆分成南、北二军,设卫尉、中尉统领,恢复汉初旧制。

    所谓汉初旧制,即西汉初年设置在长安城内的禁卫军——南北军。

    南军属卫尉统领,分别驻扎在未央、长乐两宫之内的城垣下,负责守卫两宫。

    北军属中尉统领,守护长安城除宫城范围以外的地方,城门及城郊由城门、步兵校尉掌管。

    当时未央、长乐两宫位于长安城南部,所以卫尉统率的军队称南军,长安城北部归中尉,中尉所部便称北军。

    而且,为了防止中尉权力过大,杨坚还建议对中尉之权力进行分割,效仿当年的世宗孝武皇帝在中尉之下设立京辅都尉、左辅都尉、右辅都尉。

    再把中尉改名为执金吾(yu),负责向三都尉传达皇帝的命令,三都尉与执金吾皆向皇帝负责,由皇帝总览禁军大权!

    假如刘毅是个土族,恐怕在看完众臣的奏本之后,最终会选择采纳杨坚的建议,从而对禁军进行改制。

    但刘毅是穿越者,而且是灵魂浓度三倍于常人的变态,不敢说他是天下第一聪明人,但至少脑子够用,做事谨慎,下意识会去多考虑一些问题。

    比如禁军为何会演变成今天这个样子?

    圣祖皇帝何等智慧,为何弃汉武帝时的制度而不用,特地自创一套制度管理禁军?

    尽管如今的禁军大统领位高权重,但其大权却被手下的左、右两位副统领分割了,而每一位副统领手下又有四个校尉分割其权力。

    除日常巡守外,调动八营中的任一营执行其他任务,都必须持有调兵虎符,而这个虎符平时在皇帝手中。

    禁军大统领与左右副统领并不能随意调动禁军,哪怕追杀刺客也要得到调兵虎符或皇帝手谕。

    也就是说,此时的禁军之中,真正有实权的人物,乃是各掌一营兵力的八个校尉。

    左副统领对宫禁、宫门和宫内负责,右副统领对宫外皇城的城门、城内负责。

    至于皇城与宫城之外的地方,有京兆尹统领的校尉掌控城门、城郊,以及廷尉署下的京畿司掌管京畿治安。

    如此布置,责权分明,互不干涉,而且轮流守备,能够让禁卫的力量时刻保持巅峰状态,一般情况下不会出幺蛾子。

    即便有人想干点什么,也难以从外部突破,只能勾结内部暗子,搞定某一个或多个实权校尉,从内瓦解禁军。

    然而,八大校尉也是每三年一更换,无不是皇帝的心腹。

    之所以会发生丙午政变,一是因为少年皇帝得位不正,不得人心,二是萧氏外戚祸国殃民,得罪的人太多。

    刘毅思来想去,真心不觉得原禁军体制有多大漏洞,若非要从鸡蛋里挑骨头,那他宁愿把禁军大统领一职取消掉,将左右副统领改成卫尉与执金吾,原职责不变,直接对他负责。

    就在刘毅沉思如何改制禁军之时,耳边响起了通政少卿虞世基恭敬的声音。

    “陛下,眼看就快到子时了,您还是先歇息吧!”

    刘毅抬起左手,瞅了一眼腕表,发现还差几分钟就到夜里十一点,叹道:“时间过的还真快。”

    顿了顿,他对虞世基道:“朕还真有些乏了。”

    “陛下就寝!”虞世基反应迅速,连忙对房门外喊了一嗓子。

    等刘毅锁好御桌上的抽屉,起身走到殿外时,发现门口的院子里已经摆好了轿子。

    见来护儿与鱼俱罗一左一右护在两边,刘毅放心的上了轿子。

    “起轿!”虞世基喊道。

    跟着轿子离开文成殿之后,虞世基隔着轿帘,向轿子里面的刘毅鞠躬拜道:“陛下早些休息,臣告退。”

    刘毅掀开帘子,看了一眼虞世基,道:“李渊的病情好些了没有?”

    虞世基急忙道:“臣替李渊谢陛下关心,全赖皇家医院的专家照料,李渊下午致电通政署,说后天恢复当差。”

    “嗯,虞卿辛苦了,快快回家去罢。”刘毅淡淡的说道。

    “谢陛下,臣告退!”虞世基躬身退到了一旁。

    除宫城的守卫人员外,没有皇帝的允许,任何人不得留宿宫中,哪怕是深得刘毅信任的侍中官也不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