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明星向往退休的生活_第三章一封家书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一封家书 (第1/2页)

    随着吉他舒缓音乐的不断传来,令无数人心灵颤动了一下,现场慢慢安静下来,开始安静地聆听。

    他随着吉他的声音开始娓娓道来,声音像哼唱又像在诉说。

    “亲爱的爸爸妈妈

    你们好吗

    现在工作很忙吧

    身体好吗

    我现在帝都挺好的

    爸爸妈妈不要太牵挂

    虽然我很少写信

    其实我很想家

    爸爸每天都上班吗

    身体不好就不要去了

    干了一辈子革命工作

    也该歇歇了”

    这首歌是由李春波创作,该曲获得1994第三届“金唱片”奖。

    张焱烽之所以会选这首歌,不是因为它比别的歌曲差,这首歌在民谣中的地位那是不必诉说的。

    在刚刚他心里有根弦突然动了,希望他在这个世界第一次登上电视表演的歌曲能通过电波的形式向地球的父母报个平安。

    虽然他明知道肯定收不到的,但是这种想法好像突然在心里发芽,所以他就选了这首歌曲。

    这首歌的歌词很朴实,没有绚丽的辞藻、没有华丽的修饰,一句句最具人间烟火气的歌词,就是亲情最动人的写照。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家书”,也从信件、电报,变成了现在的电话、微信。

    “家书”虽然很少再被写在纸上,但它的含义却始终不变。

    歌词也是“报喜不报忧”,这似乎是每个出门在外的子女们共同的默契,不让父母牵挂、不让他们担忧,吃过再多的苦,受过再狠的打击,在家人面前也只是说一句:“我挺好的”。

    就好像张焱烽穿越到这个时空,永远回不去也没法给父母报个平安,只能以这首歌宽慰自己心灵一下。

    在我们身边,也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家在异乡,奋斗在全国各地,因为各种原因主动放弃团圆,留在外乡过年,有的甚至已经两三年没法回家看过父母了。

    当我们也主动或被动地成为那个不回家过年的人时,“家”既是我们目光的终点,也是祝福的目标。

    现场的观众听着张焱烽在哪哼唱,慢慢地被歌曲带入到那个好久没有回家见到父母的思乡情绪里去了,大家为了生活在外漂泊,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离开家乡。

    但是内心对于那个生他养他的“家”从未忘记,那是心灵的港湾,是在外受伤了庇护你最安全的地方。

    现在很多人,在和父母亲人通话时,听着电话那头絮絮叨叨地告诫叮咛,你会明显地或隐约地嫌他们啰嗦,你有没感觉到?

    写作书信这种形式与直接通电说话的形式有很大的区别。

    书写能把心灵深处细微的情感细腻地摹写出来,而说话则是急就的、即时的,受着时间的极大限制。

    他用这首娓娓道来的歌,完整地、永久地保留了书信这种几近消失了的信息传递文体,让人们在歌曲中回味那个年代特有的“慢”时光。

    现场此时除了张焱烽在那里独自弹唱,已经没有了其他声音,那些喜欢表演的“职业观众”也都沉浸到歌曲那种思乡情绪里。

    “哥哥姐姐常回来吗

    替我问候他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