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零零章 一袭青衣,染就一树芳华 (第2/2页)
化,乡里来通知了,由区里拉来的投资商,中环集团将在元桥和最近几个村庄建造中环田园实验点,囊中包含五大板块,旅游业、住宿业、田园业、娱乐业、康养业为一体的农园生活居所。 老百姓的田地全都要进行流转,区委吴书记之所以放在这儿,一来这里近邻市区,交通方便。二来,他知道市委赵书记的儿子在元桥任主任职,这可是个不小的政绩。 当天回家,赵新听衢州小男人诉说,还要求他配合区里做好安民事宜,政府无论有什么大工程,稳定民心才是重中之重。 第二天,宣传册连带着合约由乡里到了他们手中。中环来人是一家百亿集团,辖下公司无数,他们由区里领导带领,实施圈地运动,建造大本营。 而秦唐和衢州小男人却已奔于乡政府中,质问领导。 其一,签署的合同乙方为村民毋庸置疑,而甲方为什么是村经济合作社?简单的说是村两委,也就是包括秦唐和衢州小男人等的几位村领导。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你一个公司不敢承担风险,区里、乡里推卸责任,只为了政绩让村里承担其责,开什么玩笑? 乡书记解释,说现在都这样,中环是一家靠谱的公司,他们的田园生态做的国家数一数二,与谁签关系真的大吗?只要老百姓实惠,大家不是各取所需。 说起这个秦唐更是一肚子火气,质问老百姓真的实惠吗?一亩良田补贴五百斤水稻,山地田二百斤,合约签署三十八年,不提二次建设合同只字未提,就是这三十八年的合约他们是怎么想出来的,这儿的老百姓三十八年后能有几个还活着? 投资方也是怕周期太短,他们难以收回成本,若是签个几年,见了成效,老百姓从中敲竹杠,投资方会很难做。 你是这儿一亩三分地上的领导,不能只站在投资方的立场,以每家五亩地衡量,算是都是良田,这应该超过元桥的平均值了吧!五亩为两千五百斤水稻 以如今市价一点五元计算,一年的收入为三千七百五十元,我这还是最理想状态,若是中环集团有几分歹意,在没明确标注的价格下,村民可能连三千七百块都拿不到。 许多人地闲着,一年白拿三千七百为何不拿? 我觉得这不是一个乡书记说出的话,土地流转三十八年,也就是这三十八年内他们丧失了说话权,谁能看到以后,就说三十八年前您能想到有如今幸福的日子吗? 社会日新月异,元桥欢迎各地投资商光临,可最起码得能让老百姓安稳,不说别的,就说村民一些家常菜,自己种的不值钱,若是全靠买,压力可不小。而且我还了解了土地流转的一些情况,国家会扶持一笔可观费用,不仅足够支付土地出让金,应该还结余一大笔存余,签的甲方是合作社,退一万步说,中环集团将土地整齐,他们拿了国家土地流转金之后撤了怎么办?土地还是村民的土地,但又该怎么分,其中造成的土地亏损,又该如何补偿? 你不是当地村民,你怎么知道他们不愿意?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乡书记红了脸,被一个下属如此逼问,是人都有三分火气。其一,牵头的不是他,他也只是个执行人。其二,你一个小小的村干部凭什么质疑上级决策。区委吴书记亲自招商引资的产业,你一个村书记一辈子都要仰望的人,竟然喋喋不休,公然妨碍公务,岂有此理。 秦唐在办公室拍了桌子,大家闹得不欢而散。 “三哥,要不我回去找我爸问问,能不能提高点对村民的补贴”?衢州小男人说道。 秦唐说算了,你爸现在正关键期,能不能进一步就看近数年了,你还是别影响他。其实秦三代心中清楚,这么大企业落户衢城,市领导不可能不知,他们既然没有发声,就是潜在的支持。他突然想起老爷子说的,官场上的江湖不亚于武夫的江湖,甚至还要险恶。 衢州小男人问那怎么办?秦三代道回去再说。当天晚上,元桥村四周广播突然切换成了秦唐声音,要求所有村民开会。元桥在册村民一千零四十五人,抛开在外人员,有户口却长期居于市里人员,大概有六七百人,一个家庭有的来了一人,有的全家出动,到会的有四百来人。秦唐朗读了那份签约协议书,不煽情,没有义气用事,如果村民有一半支持,他便不再矫情。然而事实与他想的一样,光是与村经济合作社签的合同,就被村民戏称这是老子和儿子在签合同,这种诚意如何让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