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六章:大夏书院在即 (第1/1页)
文心书斋。 随着钟声响起。 所有学子纷纷离开。 而平静的书斋内,出现了一道人影。 张云海步伐很快,似乎是有什么要急之事,直接来到正堂内,寻来书斋院长。 “张兄。” “何事如此急忙?” 随着一名中年男子到来,张云海立刻起身。 “周先生,院长之职已经定下来了。” 张云海开口。 “是谁?” 听到此话,书斋院长不由好奇,望向张云海。 “苏文景,苏大家。” 张云换缓缓出声。 随着此话一说,书斋院长神色不由一变,甚至忍不住惊呼道。 “文景半圣?” “这不可能。” “他不是隐退了吗?” 后者惊呼,压根就没想到朝廷居然请来这位大人物执掌大夏书院。 “是隐退了。” “可听闻是陛下亲自请来的。” “文景先生执掌大夏书院,此番只怕有些麻烦了。” 张云海给予回答,同时也露出难色。 后者沉默不语。 在堂内来回渡步,不知在盘算什么。 苏文景。 当代大儒,而且已经接触到圣道,有生之年极有可能成为半圣。 最恐怖的是,苏文景不愿从政,为读书人楷模与清流,读书为官这是必然的事情,但入了官场,少不了一些风言风语。 这是常态。 而苏文景这种清流,却能得到天下读书人敬佩,就是因为他不入官场。 如此一来的话,很多计划就彻底被打破了。 在其位谋其职。 无论是否大儒,入了官场,便拥有了权力以及职位,经过不断的演化,最终会形成庞大的文官集团。 虽有浩然正气,一切看似很公平,可实际上不公平的地方到处都有。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科举入榜七十二人,然而七十二与七十三这两人的文章相差不大。 可这七十三名是武将之后,在没有任何利益情况下,基本上所有审考官都不会选择他。 这就是公平之下的不公平。 大夏书院,乃是大夏王朝最高学府,往年都是礼部尚书杨开把控,身为礼部尚书,自然不会做些手脚之类。 可下面人不一样,这里面的学问太大了,是人情也是官道。 除了最优秀的前十者,其余多多少少参杂了许多政治因素。 然而,如今陛下亲自请来苏文景执掌大夏书院,这对文官集团肯定有所打压。 不仅仅是眼前的打压,更主要的还是讯号。 是否要培养一股新势力? 培养新势力的目的是什么?逼迫文臣同意战争? 朝堂无小事,皇帝任何一件事情,都被无数双眼睛盯着,每一件事情都要来来回回琢磨数遍。 这就是官场。 “张兄,陛下亲自去找苏先生,可否带上了太子?” 书斋院长停下步子,望向张云海问道。 “没有。” “太子也是刚刚知晓,所以愚弟才会如此焦急。” 张云海出声,告知对方这件事情。 “太子刚刚知晓?” 一瞬间,书斋院子更加沉默了。 如今,永盛皇帝虽没有到迟暮之年,但也不年轻了,年轻时跟太祖征战,中年后发动建德难,身上全是旧疾。 指不定那一天就驾崩了。 当然身为臣子,肯定不希望皇帝驾崩,可任何事情都要做好万全之策。 他们是太子的人,甚至满朝的文臣有七成都是太子麾下。 大夏皇帝请来苏文景,却没有告知太子,这对他们来说,并不是一个非常好的讯号。 “文景先生,为兄也十分敬佩。” “乃当代大儒,此番出山,可能当真突破到半圣境。” “他执掌大夏书院,倒也合适,只不过听闻文景先生有些古怪,也正是因为这些古怪,所以与他兄长有巨大隔阂。” “但不管如何,我等还是不要乱语,这件事情陛下既然已经决定了,想来说什么都没用。” “再者,若是搞些动作,会惹来清流一派读书人抨击,到时候更为麻烦。” “文景先生什么时候来?” 书斋院长沉思过后,缓缓开口。 “这个就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