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婆跟着重生了_第3章 历史轨迹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章 历史轨迹 (第2/2页)

你听明白没有?”

    “咕嘟!”

    “嗯,明白了。”

    “那你明天去打算怎么说?”

    “我要出去闯闯。”

    “我,你,嗐!”易健利叹了口气无可奈何,“你自己看着办吧。”

    周正不以为意。

    他平时在工地大多也是干的杂活,今天晚上活就更多了,收拾楼层杂物,直到凌晨两点多才收工。

    和其他一回来就扑倒在床上呼呼大睡的工友们不同,周正习惯的洗漱完后才上床睡觉。

    这个年代的工地条件十分恶劣。

    一个大通铺就睡了十来号人。

    干一天活也不洗脚,可想而知其味道。

    前世自己是怎么闻下去的?

    他细细思考了一下,这才发现,前世好像他也是这群人的一员。

    直至后来结婚以后。

    哪怕是有一天没洗漱上床,他都得被萧玫给“请”下来。

    不过想到自己婚前婚后,邋遢和整洁的对比,生活习惯的改善,周正又念起萧玫的好。

    这个年份的萧玫还是个青春洋溢的美少女,那双狐狸眼依然媚波如水。

    自己要怎样再出现在她的眼前?

    重复前世的偶遇?

    要说前世他俩的结合,与第一次的偶遇息息相关。

    类似于老掉牙的英雄救美故事,然后郭靖式的傻小子被美若天仙的黄蓉看上,

    两人过上了快乐而又幸福的生活。

    虽然他这个故事有点烂尾。

    但他无法否认的是,两人在一起那么多年,确实留下了很多快乐的回忆。

    现在当务之急不是考虑个人感情的时候。

    况且,按照历史轨迹,他和萧玫的第一次相遇也还在一年之后。

    周正细细回忆。

    九六年自己从东北回去,没多长时间就又跟着二姐夫去了襄樊市。

    因为今明两年正逢第五次“牛市”到来,证券市场火爆异常,同乡吴天明在襄樊的证券市场租下两个柜台卖报,他和二姐夫也过去帮忙。

    报纸上都是那些专家对优股劣股的分析评论,不管分析的准不准,销量是没得说。

    股民们疯抢的程度不敢说洛阳纸贵,但以蜂拥而上形容也丝毫不夸张。

    后来因为一些特殊原因,他们不得不灰溜溜的从襄樊退出来,吴天明回到老家就盖起来三层小楼,还开了个水泥厂。

    在那个年代。

    农村家庭不少是两间砖瓦房,二层还不多的时候,他家那三层楼的“威慑”完全是震撼性的。

    至于自己嘛……

    拿的死工资也不比外面打工高,就两点好处,干的不是重活,风吹不着雨淋不着,平时伙食挺好。

    本来,直到回去的时候他还挺满足。

    怎知,和自己一个柜台的二姐夫竟暗暗积攒了不少“家底”。

    当二姐神秘兮兮的问他雁过拔了多少毛的时候他才幡然醒悟。

    当时很多股民买报直接扔一张大钞,连找的钱都顾不上要就跑去看走势图。

    在卖报之时。

    众股民扔钞票如撒花之时。

    二姐夫已经开始“暗度陈仓”了。

    这说的好听点儿叫精明,说的不好听一点就叫中饱私囊。

    那时的他还太年轻,没想到还有这些骚操作,可是等到过去已经追悔莫及。

    这时候的人心思浅,容易被骗,可也不再如前些年那么良善。

    后来就连吴天明知道了都很诧异,虽然他当时对众人“看管严密”,而且有事没事还借着打闹对众人搜搜摸摸,但是自知不可能杜绝。

    毕竟当时股市一路走红,股民疯狂买入。

    专家分析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

    他们生意火爆到一个柜台三抽屉塞满,钱只能往地上扔,最后收工只能用扫帚扫的程度,刚从摆脱温饱的年代走来,让人怎么可能止得住贪念。

    尤其那时他们每月的工资不过三百。

    这种情况下。

    每天身处钱海。

    光靠自觉压制不好的想法……只能一句呵呵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