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正经人_第14章 众生相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4章 众生相 (第1/3页)

    扬州是大周的经济重镇,加之大运河漕运的重要关卡,朝廷在扬州驻扎了三营兵马,缉私营归盐政衙门管辖,河防营归扬州府衙,这两营同时又受两江总督衙门的统管。巡防营由兵部直辖,并不受地方官府的统管。

    贾琥这次是受皇帝的委派,以钦差大臣的身份督办扬州地方军务,说得通俗一点,他就是享有实权的扬州最高军事长官,直接掌握扬州兵权。

    在贾琥抵达扬州的第二日,内阁关于贾琥的公文姗姗来迟,终于被送到了扬州各衙署官员的面前。

    有了钦差的身份,这些将官便对他心存敬畏,当天便前往盐政衙门拜访贾琥,非常客气的表示全力支持朝廷练兵,要人给人,要器械给器械。

    贾琥却不想,他不相信这些人,直接派出五队人前往淮安、通州、江宁几个州府招募良家青壮。

    这样一来扬州地区就出现了一支强大的势力,而且没有两江总督衙门和兵部的掣肘,是一支完全属于贾琥的军队。

    一晃十天过去了,此时贾琥正站在扬州城外大营的教场高台上,十余名将官肃立在两侧,高台下八千余名青壮排成了三个巨大的军阵。

    贾琥跨前一步,高声道:“我叫贾琥,祖籍金陵,虽说生长于都中,但和大家一样都是江苏人。”

    青壮们微微骚动了,因为乡土观念的影响,人们对同乡非常信任,不仅民间同乡联谊风气盛行,在官场上更是以同乡关系相互回护依附,一地之官同气连枝,一乡之人互为党援,可谓是社会关系中最为牢固的。

    贾琥朝京师方向微微拱了拱手道:“蒙皇上恩典,本将南下练兵,组建勇卫营,这也是尔等的机缘,皇恩浩荡,军功封赏。只要你们上了战场敢拼敢打,我会如实上奏朝廷,为大家请功。”

    说着,看了看下面的青壮,笑道:“大家听着,勇卫营属于边军,所以大家拿的是边军军饷,每人每月可有二两五钱的饷银,每天都有肉吃。”

    这句话随着风传到了每一个青壮的耳中,青壮们的士气又为之一振,要知道江南大营的士卒每人一年只有二十两的饷银,各地巡防营更低,在家种地一年最多能有个十五两的收入。

    贾琥一一扫视众将官:“按计划训练。”

    杨大勇等人齐声吼应:“诺!”接着一齐走下高台。

    边军的饷银不是这么好拿的,士兵们每日天不亮便要开始训练,五十名教官个個凶神恶煞,稍有懈怠便有木棍劈头盖脸打来,每日成绩不合格者还要接受惩罚,好在训练期间加餐,每天两顿干的,米饭、肉管饱。

    贾琥再三思考,将勇卫营编练成三营,其中两个火器营,一个骑兵营,不在单设步军营。

    骑兵由于缺少马匹,只能每日练习箭术和劈砍,再就是和火铳兵一起训练体能。

    军营的生活枯燥乏味,一晃又五天过去了,这天清晨所有火铳兵全部出营,从今天开始他们要进行负重徒步行军训练。

    中军大帐内,贾琥坐在当中的帅位上。

    三把火铳摆在面前的案几上。

    巡防营的鸟铳、江南大营的鲁密铳以及贾赦托粤海将军邬家从西夷人手中高价买来的滑膛枪。

    滑膛枪:枪管长三尺半,口径约半寸,全枪长五尺半,平射状况下能够在一百八十至两百四十步左右距离上对敌方目标实施有效打击。

    滑膛枪边上摆着一把刺刀,刺刀长约一尺,呈剑形,将刺刀的刀身插入固定在滑膛枪枪头一侧的金属套筒上,这样滑膛枪就可以带刺刀射击了,带了刺刀全枪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