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65章 向海而生(六) (第2/5页)
家所虑甚是。只是,若是此去,便要对上王家的事了。” 王家是宫里宪庙敬妃的母家,这位太妃虽膝下荒凉,如今在后宫无声无息,但因养过德清长公主,如今长公主很是关照于她,连带着,也关照王家。 沈瑞来登州之初,德清长公主府便打过招呼了。 初时沈瑞并没将这么个王家放在心上。 待到了各县清丈田亩时,王家到底还是端出外戚家的派头来了,不许官府来量地。 他家的地,文登县有,宁海州也有。 这两处父母官都没甚背景,不肯得罪这样的人家,便推诿拖拉起来。 其实说起来,王家也不过是在偏远山区的文登县逞逞威风吧,莫说搁在京里,便是搁在整个山东看,王家也是不入流的。 沈瑞当时正在处理海岛及流民事,便也没理会,尽了礼数往德清长公主府送了信,便丢开手,待回头收拾。 德清长公主远比不得之淳安大长公主权势,且德清夫妇都是饱读诗书,极是通情达理,回信间客客气气表示定会劝着敬太妃娘家云云。 还派了个管事往文登与去王家人说话。 可惜王家人倒属滚刀肉的,这事儿一拖二拖,就拖到了收秋也没解决。 而这两个月宗室这边也颇多故事。 先是小皇帝借着庆王府、靖江王府等几桩伤天害理的案子狠狠敲打了诸藩一番。 之后张禬在查德王府“强占民田”事时,丝毫没留情面。 又快又狠的将所谓投献田地之人揪了出来,将强占去的田亩查了清楚明白,罪证也做得干净漂亮,没有半点儿含糊。 从知县、知州、同知、知府、布政使至德王这一路弹劾上去。 对于王府,更是不肯给半分遮掩。 那边说什么德王爷年迈,被小人蒙蔽了。 张禬便冷笑着说便是先前不知情,现下总归知情了,就请把田亩还来吧,且王爷仁慈,还该给小民些许补偿安抚一二才是。 摆明了是要王府将到嘴的肉吐出来。 德王府耍起无赖来算得天下无敌,便跟着左一封折子右一封折子的递进大内,张口便嚷嚷着穷,竟连今年每亩应缴的税银都拒交了。 那边淳安大长公主是又气又恨,派了几波心腹去骂,然都无济于事。 小皇帝更是火冒三丈,唬得一干老臣忙摁着,生怕他冲动了下狠手把德王的地收了,引得诸藩动荡。 在这么个时候,京中杨廷和那边也给沈瑞来了书信,让他稳扎稳打,万不要冒进。 毕竟德王这件事是沈瑞捅上去的,上头一个处置不好,惹了篓子,皇上可不会“有错”,罪责便都是下边儿的,届时沈瑞被推出来顶罪也不是没有可能。 是以王家的事,几位师爷的意思也是先不要去管,待德王这事儿尘埃落定后,再行处置。 但不理会的前提是沈瑞得在府城呆着,可以说宁海州、文登县故意隐瞒,知府不知情所以没处理。 若是沈瑞下去文登县,直面这件事,便不好不理会了。 沈瑞却道:“顺子那边还得了些消息,王家,与海上,怕也有些勾连。” 文登也是个走私猖獗的地方,不少大户虽不置船下海,却收海上来的东西,坐地销赃。 “便是现在不是处置的时候,也总要看个明白。” 沈瑞又道,“我原就想一到任上,就先将下头几个州县都走遍了,对地方情况也作个简单了解,日后施政也好更有针对性。” “只是诸事缠身,只最初打招远、黄县来,又去栖霞看了看,别处还未走过。 “这次若一路东行,看看福山、宁海州、文登,调头往西再到莱阳,也算是走全了。正能在大冷之前回蓬莱。” 陈师爷沉吟道:“这时节倒是恰好的,今年夏税、秋税也都免了,自留赈灾,秋收也能更从容些。” 又说起,“沈大人迁了左参政,想来,那些镇日琢磨生事的也能安分些。” 沈瑞点了点头。沈理能留在山东再好不过,而今的山东,也算得是清净。——若要没那些藩王就更好了。 因接口道:“皇上这般看重山东,我也只有竭尽所能以报皇恩了。” 陈师爷想到先前皇上将沈瑾调去户部山东清吏司,日后肯定是要为登州大开方便之门的,便点头称是,也不再对沈瑞的出行提出异议。 “原没想到小沈状元能去了户部。”陈师爷感慨了一句,又摇头笑道:“也没想着大公子能去了四夷馆。” 他原是杨廷和身边幕僚,叫杨慎为大公子习惯了。 沈瑞也叹道:“我也没想到舅兄能去四夷馆。不过,舅兄做学问也是极好的。” 不止是他们俩,满朝文武谁也没想到杨慎去四夷馆。 虽说四夷馆是李东阳主持,杨慎乃是李东阳的弟子,称得上是“弟子服其劳”,但杨慎是杨廷和的长子,又是真材实料考出来的状元,合该是被重点培养,委以重任的。 目前的四夷馆,可不是为着同西洋做买卖设的,沈瑞自然也不会自恋的以为小皇帝把杨慎弄进去也是为了他好,为了开海。 李东阳既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