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望族_第692章 克绍箕裘(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92章 克绍箕裘(二) (第6/6页)

董双没有那番遭遇,如今怕也不会与沈琇这桩姻缘。

    看着沈琇说起董双在守城期间的种种事迹,面上满满是骄傲自豪,沈涟也是发自内心的为他们欢喜。

    不由感叹,冥冥中,自有定数。

    如今,未尝不好。

    *

    在沈涟与赵王府就建医学堂、工程学堂协商时,沈瑞正在卫辉府城准备离开。

    实际上他早该离开了,他是希望能在年前赶到开封府的。

    只是在卫辉府推动清丈田亩比他想象的要麻烦一些。

    因为封地在卫辉府的汝王,称病拒绝见客。

    汝王是宪庙十一子,与益王、衡王、皆德妃张氏所出。益王、衡王年长,早早便出宫就藩,一个在江西,一个在山东。

    汝王年幼,当时被养在周太皇太后宫中,直到弘治十四年就藩卫辉。

    当年曾有流言,说什么孝庙子嗣不丰,周太皇太后宫中养着汝王、泾王、荣王、申王等几位“小皇弟”,就是备万一之用。

    这次太庙司香风波中,此流言再度兴起,但已和汝王没干系了——因这位王爷已近而立之年,仍膝下空虚。

    大约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吧,他对于朝廷诸事都显得漠不关心。

    他兄长益王虽在江西,却和宁王没交情,反而有不小的仇怨——宁王为了凸显他地位不同,没少做打压其他宗枝之事,就在不久之前朝廷出台宗藩条例时,宁王上奏说宗枝种种不法事里,还有益王府一桩。

    宁王因这奏报得了朝廷嘉许,并有了“训饬宗枝不法者”的资格,越发变本加厉打压起江西其他宗藩。

    益王早恨得牙根痒痒,也没少与兄弟通信痛骂宁王。

    此番宁府小公子上京,路过卫辉,自少不得拜访汝王,汝王却是直接称病未见的,一个铜板盘缠也没给。

    而汝王的另一位兄长衡王,因在山东,没少与沈瑞打交道。

    初时沈瑞与德王府斗法,衡王其实也掺了一脚。后德王府无声无息没了个济宁郡王,衡王也就悄悄把那只脚缩了回来。

    虽然后来衡王府对太庙司香也有了些想法,极力打造起贤王形象,捐助医馆等等,沈瑞曾是“不计前嫌”,还帮着推动了一下,报到朝中,令衡王也得了嘉奖。

    但汝王并不会因此对沈瑞产生什么好感,相反,因忌惮沈瑞种种手段,而不想与之打交道。

    这才有了如今的依旧称病拒绝见沈瑞之事。

    汝王府隐田自然是有的,但因着没有旁支也没子嗣,而少有恶事,也并不怕“沈抄家”来翻小辫子。

    沈瑞亦不想强行去汝王田庄清丈田亩,毕竟一旦起冲突,得罪的就不止汝王一个,还连带着衡王与益王。

    益王可是在江西的。

    尽管益王与宁王不和,尽管笃定宁王必然覆灭,但沈瑞仍不希望出现任何变数。

    变数,就意味着有更多百姓、更多士兵葬送掉生命。

    沈瑞不是圣人,却也不想有没必要的牺牲。

    因此汝王既不配合,他便打算先绕过去,把卫辉其他地方清丈了。

    当然,这势必会引起一些大族拿汝王府来说事,也可能会加剧一些矛盾,但毕竟沈瑞、廖镗皆是名声在外,也轻易不会有哪个大族头脑发热跳出来反抗。

    为此,沈瑞还和廖镗商量了,先留他下来“镇守”。

    这位刮地皮的大太监一听,立刻一本正经拍着胸脯保证绝对会盯着卫辉府将赈灾、清丈事宜统统办好。

    实际上心里乐开了花,本以为要一路跟着沈瑞,不好捞油水,现下单独留他下来,又是清丈这等大事,自然有大笔银子入账了。沈大人可真是个大好人!

    “大好人”沈大人却是心下冷笑,如何不知这阉竖想些什么,只是时辰未到,且等河南赈灾、清丈结束,这厮怎么吃下去的就得怎么给本大人吐出来!

    两人商议妥当,沈瑞便带着高文虎、周贤的人马先行一步。

    这一日一行人进了开封府地界,在延津县廪廷驿暂驻,忽然王棍子一路快马自京城赶来。

    他显见是拼命赶路累得狠了,从马上滚下来时几乎失力虚脱,是被护卫们抬着来见沈瑞的。

    沈瑞不由大惊,知道若非出了大事,他断不会如此。

    此地没有密室可用,沈瑞只能遂迅速打发下去所有人,叫护卫四下里守好门户。

    王棍子一口气干掉了半壶茶,缓过气来,便嘶哑着嗓子急切道:“东家叫我赶紧来告诉二爷,沈理大人遭人算计,被人仿了笔迹盗了印,上书请让宁府小公子太庙司香……”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