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94章 克绍箕裘(四) (第4/7页)
后开口为崇王一脉说话,也在情理之中。 但,要知道,太后当年可是与周太皇太后不睦的,甚至在周太皇太后最后的时光里,都不肯见太后,不许她侍疾的。 外戚张家与外戚周家更是打了许多年,直到周家两位爵爷都过世、家族渐渐衰落,无力与张家抗衡了,这才少了官司。 太皇太后此举,不免被人解读出不同意思来。 多年来太皇太后都如同隐形人一样,在后宫前朝都是无声无息。 可她到底是太皇太后,辈分在那里摆着。 皇上至孝,自是要孝敬母亲的,但祖母同样要孝顺。 如果还有人能压住太后,那便只有太皇太后了…… 至于河南之地,什么时候冒出这么多贤王来,不少人都在心底暗道一声沈家小儿好奸猾好手段。 先前沈理辞官离京,不少人是等着看沈瑞的话的。 不少人抱着各种目的参劾沈瑞,那拿了宁王银子的,更是直指沈瑞私交藩王、替藩王邀买人心,又暗戳戳点出第一代赵王那些意图谋反的事儿。 可还没等形成声讨沈瑞风潮呢,河南那边便快马送折子进京,说汝王也大手笔捐禄米赈济灾民。 朝廷立时就下旨褒奖。 要说赵王邀买人心意图谋反还说得过去,可汝王连个儿子都没有!说他也要造反,谁信呢?! 那些被打脸的御史给事中便又都把头缩回去了。 而这短短不到一个月里,河南又接连冒出贤王来,一个比一个贤,一个比一个对朝廷贡献大。 当然,不贤的,如赵藩的临漳郡王、汤阴郡王,郑藩的东垣郡王等,都叫沈瑞收拾掉了。 好么,甭管他沈瑞这赈灾的官儿最终赈济多少人,单就敢朝宗藩动手、还能让这么多宗藩恭恭敬敬向朝廷低头,他就只会有功不会有过。 何况弄了宗藩这么多禄米,这赈灾也不必发愁了。 在众人眼里,沈瑞此刻是什么都不用做了,只躺在功劳簿等着领赏便可。 但实际上,沈瑞却是头疼着各种事,比如药材交易市场,比如水利工程,比如剿匪,比如边关马市交易量下滑…… * 正月上旬,蒋壑带着大队人马抵达河南,与沈瑞汇合。 武安县沈巡抚一战成名,之后收拾王府、剿灭匪寇端是辣手,宦官人家背地里称他“沈抄家”,绿林却送个绰号“沈阎王”。 而今手握重兵,更是尽显阎王本色。 他原就让人在怀庆府“考察”多时,此番挥兵而来,又有领路的内应,迅速荡平了几股势力最大的马贼。 当然,剿匪的事情不用他这个巡抚亲自披挂上阵,他主要还是升堂受理当地百姓状告郑府宗藩案。 想要查,宗藩违法乱纪的案子还不是要多少有多少,又有繁昌、庐江郡王“配合”,东垣王府自然种种罪证确凿。 若不是沈瑞执意必须有实证,繁昌郡王甚至想将郑王的死都栽到东垣郡王头上去。 这次沈瑞是只管审案判案,抄家的活计还是交给了专业人士——京中奉旨而来的锦衣卫千户汤兴。 这位是北镇抚司里论心黑手狠名列前茅的人物,无论是牟斌还是杨玉谁坐在指挥使位上,他都凭着一手狠辣刑讯功夫呆得稳稳的。 但实际上,他暗中是王岳的人。 张会遣这汤兴来河南,既是图他这恶名用来背锅再好不过,任谁也弹劾不出更新鲜的花样来,也是因着用王岳的人,让皇上放心。 解决了宗藩问题,能迅速推进清丈问题,怀药的生产便有了保障。 清扫了马贼,也打通同山西泽州的运输通道。 沈瑞让杜老八、田丰在怀庆府所建标行、驿站密集程度堪比登州,既是方便怀药南北运输,也是为了与泽州府联通——山西武学正设在泽州,如此许多消息会更畅通。 沈瑞又向朝廷申请,建立山西武学的附属医学堂,专门培养军医,制作用于战场的伤药,这药材供应,则将在怀庆府、彰德府两地提供。 两地推广种植药草,建立相应的药厂,地方上可以药草抵税,并给予一定优惠。 内阁对军医学堂的设置表示赞许,很快便获批,军医学堂的经费国库给出,配套药厂在要由地方筹建了。 大佬们认为朝廷肯承认药厂为军医学堂供药,就是给了药厂天大的荣耀与商机,就如同贡品一样。故此是一点儿费用不会拨给的。 至于抵税,大佬们也并不太情愿。 实际上,河南各府里,怀庆府虽土地不多,但占的税赋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