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620【家事与国事】 (第1/2页)
在外面被人吹上天的周先生,回到家里只能装怂。他这次的绯闻闹得沸沸扬扬,家里几个女人早就炸了,就连孟小冬都连续摆了好几天脸色,张乐怡更是连续一个星期不跟他同房。 最可怕的是费雯丽,她已经产下女儿43天,周赫煊居然才回家看望。 由于远离他乡、丈夫又长期不在身边,费雯丽有些产后抑郁的征兆,反正无端的就要发点小脾气,周赫煊只能哄着惯着。 “爸爸,爸爸,你快看我的书包!”小灵均蹦蹦跳跳地跑来。 周赫煊笑着抱起女儿,在她脸蛋上亲了一口,笑道:“小书包真漂亮,灵均的校服也很漂亮。” 小灵均嘚瑟地说:“茀姨给我缝的书包,你看上面这朵花,是我画的。” “画得真好。”周赫煊哈哈大笑。 小灵均已经5岁半了,本来依周赫煊的意思,明年再送她去读小学。可孟小冬却显得很着急,非要今年就入学,她对自己的戏子身份颇为自卑,想把女儿培养成一个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 民国时期最好的小学有两所,一个叫“成志学校”,另一个叫“南开小学”。 成志学校,就是后世的清华附小,甚至学校内部还设有幼稚园,清华教职工的子女都在那里读书,学校董事会成员包括冯友兰、朱自清、潘光旦、叶企孙等名家。 至于南开小学,其前身叫做严氏家馆,比如现任清华校长梅贻琦及其夫人,以前都是严氏家馆毕业的。 成志学校和南开小学虽为小学校,但教学内容甚至比民国的许多中学还强,开设有国学、数学、物理、英语、音乐、绘画、体育等诸多课程。而且两校非常注重德育,从小就教育学生“勿傲、勿暴、勿怠、宜和、宜静、宜庄”,包括站姿、坐姿、行姿、穿衣打扮都有严格要求。 以民国的普遍教育水准来看,只要是这两所学校毕业的小学生,智商稍微正常的,以后肯定能归为精英一类。 真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连如何待人接物都要教。 此刻小灵均穿着崭新的校服,头发编成两根小辫,斜挎着漂亮的书包,站在那里装出一副小大人模样。 小维烈羡慕的看着姐姐,突然扭头说:“妈妈,我也要读书。” 张乐怡抱着儿子哄道:“乖,明年就送你去学校。” “人家现在就想读书。”小维烈没有哭闹,而是噘着嘴生闷气。 周赫煊抱起儿子,对张乐怡说:“南开小学没有幼稚园,不如把维烈送去成志学校,等岁数到了再去南开小学。” 张乐怡有些舍不得:“成志学校在北平,肯定不能每天回家,维烈还那么小……” 小维烈突然冒出一句:“我已经四岁半了!” 周赫煊想了想,问道:“维烈,你能数到多少数字?” “一直数啊,个十百千万。”小维烈说。 周赫煊又问:“加减法呢?” 张乐怡帮忙回答:“百以内的加减法他都懂,个位数的乘法他也学会了,就是除法还没教会。” “识字呢?”周赫煊道。 “应该能读写几百字吧,也有可能上千字,”张乐怡有些自豪的说,“维烈在识字和数数方面,学得都比灵均更快。” 小灵均不乐意了,嘟嘴说:“我会唱歌、跳舞、画画,弟弟都不会这些。” 周赫煊的心情非常愉快,他的长子和长女都是小天才啊,只不过一个偏向于艺术,另一个则偏向于文理。他笑道:“那就直接让维烈读南开小学吧。” 张乐怡担忧道:“他还不满五岁。” “没事的,”周赫煊摸着女儿的脑袋,叮嘱道,“灵均,你是姐姐。到了学校里面,你要保护弟弟,不让他被人欺负。知道了吗?” 小灵均挺起胸膛:“我知道,我很厉害的。” 周赫煊说:“就这样,两个都送去南开小学读书。” “好……吧。”张乐怡叹气道。 两个小家伙,在他们母亲的带领下,欢天喜地的跑去学校了。孙永浩从此有了个新任务,那就是每天开车接送灵均和维烈。 至于婉容的儿子周硕明,廖雅泉的儿子周扬舲,两个小孩儿都才1岁半。虽然走路说话都很快学会了,但表现得中规中矩,没有他们的哥哥姐姐那样令人惊艳。 婉容是无所谓的,她只想儿子快乐长大,然后开开心心过一辈子,成不成才都无关紧要。 廖雅泉则想争一争,每天上午教儿子认字,下午教儿子数数。如果同一个字教了好几天都没学会,她就要气得打骂,导致小扬舲非常害怕亲妈,整天腻在崔慧茀怀里玩耍。 周赫煊看不过去了,就会站出来劝阻——才1岁半的小孩儿,至于这样吗? 可廖雅泉根本不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