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_周赫煊百科资料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周赫煊百科资料 (第2/3页)

出版《日本论》,两人并称为“南戴北周”。

    9月,周赫煊受罗家伦邀请,在清华开讲《人类文明史》。此书后来与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联合出版,即《历史研究》,破除了西方中心论和单一历史线性发展史观,在东西方历史哲学著作中具有崇高地位。

    1929年4月,周赫煊受邀出任天津国术馆副馆长。6月,周赫煊和鲁迅在天津偶遇,二人同往北平,相谈甚欢。

    10月,周赫煊加入“五洲洪门”和“致公党”,担任“洪门新福”。同月,《神女》荣获法国龚古尔文学家,周赫煊成为第一个获得此奖的亚洲人。

    11月,周赫煊出资修建“一战援法华工陵园”,掀起法国社会对华工的关注,法国媒体称呼援法华工为“天之子”。

    1930年1月,周赫煊与爱因斯坦会面,提出量子物理领域的著名实验——周赫煊的猫。

    2月,《泰坦尼克号》在美国出版,风靡全美,小说两度改编成电影,都获得该年度的全球票房冠军。

    3月,周赫煊创办留学基金会,20年间,共资助600余位学子赴欧美留学,其中包括“中国克隆之父童第周”。

    4月,因两位终审评委反对《枪炮、细菌与钢铁》获奖,普利策历史奖第一次出现空缺。

    1930年3月,《世界通史》出版,重新定义了世界历史。该书被国内外上百所大学定为教科书,“全球史观”由此广泛传播,并对后世的国际政治关系影响深远。

    1931年9月,周赫煊联合北大师生,研发出土制手榴弹方法,该套制造设备被命名为“七人背”。从1931年到1945年,整个抗战期间,“七人背”活跃于广大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造成日寇极大伤亡。10月,周赫煊开始大量发表国际国内时政评论,这些文章都被收入《三乐堂文集》,是研究二战前后历史的重要文献。

    1932年5月,周赫煊受邀参加国际非战会议,发起成立“国际反法X斯同盟”,随后在中国创立《非攻》杂志。至二战结束,该同盟已发展出正式会员20多万人。8月,周赫煊创立“认知语言学”,并以此为基础形成语言学中的“伦敦学派”、“巴黎学派”和“纽约学派”。同月,参与发现磺胺的医学价值,并在1939年荣获诺贝尔医学奖。9月,《银河英雄传说》在英国《科学学派》杂志连载,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科幻文学创作。

    1933年7月,《黑土》于《非攻》杂志连载,该书是一部波澜壮阔的东北史诗,展现了近现代东北半个多世纪的社会变迁,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1934年,中国爆发“白银危机”,周赫煊辗转英国和英国游说,极大帮助了国民政府进行货币改革。期间,在美国创立私人飞行俱乐部,为抗战培养了大量航空人员。

    1935年4月,投资修建我国第一座跨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5月,与张恨水、成舍我联合创办《立报》。

    10月,周赫煊在伦敦遇刺,行凶者为日本留学生。一年后,周赫煊再度遇刺,日本政府欲除之而后快。

    1936年,周赫煊与王正廷率中国健儿征战柏林奥运会,取得6金3银2铜的好成绩,运动员多次打破世界纪录。同年7月,周赫煊迁居重庆,耗巨资赈济川中灾民。同年,周赫煊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抗战岁月——

    在国家危难之际,周赫煊挺身而出,先后出使美国、英国,帮助国民政府谈成“桐油借款”,让被封闭的滇缅公路提前开通。并一次性捐赠飞机近百驾,获授“醒狮勋刀”,并担任中国航空委员会副委员长。

    1936年至1937年,周赫煊大力兴建厂矿,为大后方提供诸多物资商品。其中,建于合川县的药厂,每年为军民供给大量药品,为抗战胜利贡献了巨大力量。

    1938年,周赫煊搜集整理大量资料,与拉贝共同编撰《南京大屠杀》。二战结束后,这些资料都呈交给东京国际法庭,作为审判日本战犯的重要证据。

    1939年,西南联大面临多方困境,周赫煊捐赠了大量物资,并发明科学养鸡法。此方法很快推广到全国,乃至世界,一直沿用至21世纪的中小型养鸡场。

    1941年,周赫煊亲赴敦煌,阻止张大千破坏壁画,为我国保存了大量壁画珍宝。

    1942年,《小王子》出版,全球畅销,成为世界销量第一的文学作品。

    1943年,周赫煊创作中篇小说《人市》,因反应河南灾民惨状、揭露国党黑暗统治而被软禁半年之久。在遭受软禁期间,周赫煊出版历史专著《万历十五年》,该书成为明史研究的经典之作。同年,周赫煊与李约瑟共同创办“中英科学合作馆”,促进了战时中国与世界学术界的联系,为中国学术界提供了大量资料文献和科学器材。

    香港时代——

    1945年,周赫煊购得香港山顶别墅,并于次年举家定居在此,协同岳父张谋之大肆在香港购地建厂,打下了坚实的工商业基础。

    194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