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9章 张韵练兵 下 (第2/2页)
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因为这段时间于秦铭的交流中,张韵了解到了宋、金两军的行军速度。 根据秦明的描述,因大宋官军多为步兵,正常一日行军二十里。如果是急行军的话,可以达到三十里以上。 但是通常情况下,大宋的将领一般不会这样做,因为一支急于赶路的军队,不但容易被袭击,而且即便赶到战场上,也因为体能大量流失而无法立即投入战斗。 在冷兵器时代的战争,靠的是什么?除了士气就是体力了。没有足够的体力,你怎么打? 反观金军,则要好很多!骑兵一人双马,一日百里根本不在话下,这就是最大的差距。 其实金军也有步兵,否者攻下城池后谁来防守? 从理论上来讲,一支金军千人队中,步兵起码占了一半。但金军的步兵多是仆从兵、杂役等等,战斗力非常底下。 这些仆从兵或杂役并不是金军的战力,充其量也就是打个下手或当个炮灰什么的,换句话说,金军将领根本就不在乎他们的死活。 因此,更不会在意他们的体力情况,每次行军都尽可能驱使他们加快行军速度。 但往往一日下来,金军步兵行军在四十里左右,足足比大宋官军多一倍。 其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不能忽视。 大宋官军的盔甲相对于金军来说要重很多。铁盔、兵刃加在一起没有百斤起码也在八十斤上下。 当然了,士卒不可能全副武装行军,否则还未到战场便体力全失,那还用打吗? 现实情况是,是大宋官军的行军速度是被由辎重兵、杂役等为主的后勤拖累。 这也是为何大宋官军遇到金军骑兵一触即溃的原因所在。 士卒根本来不及着甲,这种战斗的结果不用想都知道! 再来说说金军的步兵,通常有副皮甲就不错了,反正他们都是炮灰。 在加上武器,这重量可轻太多,直接穿戴在身上就好。一旦将令下达,可立即投入作战。 综合两军情况,张韵提出了急行军的最初指标:“在全身负重的情况下,半个时辰内,急行军十里!” 这样严格要求,当然引的怨声载道,可当张韵等一干将令同样如此之时,所有人都乖乖的闭上了嘴。 在当下的大宋,能够做到与士卒同甘共苦的将领几乎没有。况且在张韵手下当兵,不仅吃得好,就连军饷也拿的要高许多。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张韵不是不想对他们洗脑,只不过时间不允许罢了! 因此,在天气炎热八月里,往来于临安城附近的官道上的商队,经常能看到一队队全负重的官军,玩了命似得飞奔。 不玩命不行啊,在高额的奖励刺激下,他们可不想成为那个被罚的对象。 临安皇宫,赵扩看着一份份上奏张韵扰民的折子眉头紧皱。 自从韩侂胄哭着讲述完张韵练出的精兵之后,赵扩就在寻思着什么时候去亲眼看看。 赵扩从来没有见过韩侂胄如此失态过! 仔细想来,能让那群整日夸夸其谈士大夫连番上奏,反而说明了张韵那小子闹出的动静不小。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一首岳飞的《满江红》脱口而出,赵扩觉得自己全身热血沸腾,此刻恐怕也只有这首词能够表达自己的心情了,臣子都能如此,他这个做皇帝的又怎能不知。 赵扩不想做一个碌碌无为的皇帝,他心中的抱负根本没人知晓,或许这一切并不是遥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