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93 京中风云 (第2/5页)
。 宋小爱摸索着下巴,狐疑地道:“咦?不愧是你们武当弟子,怎么和你教我那套剑法时说的剑诀意思差不多?” 伍汉超急忙紧张地四下看看,竖指道:“嘘,别乱讲。我教你功夫的事,千万说不得,武林大忌,武林大忌!” 宋小爱撇撇嘴,脱口道:“老公教老婆,天公呃”,她一言出口,顿觉不妥,不禁窘的红了脸蛋。 伍汉超也有点尴尬,他忽想起方才那个谜团,忙解围道:“对了,汉人典故中从来没听说过有人走在路上,天上掉下只乌龟砸在他脑袋上,把人砸死,你们那儿听说过吗?” 宋小爱摸摸他的额头,问道:“你发烧了?怎么说胡话呀”。 伍汉超干笑道:“我听大人说的,我看他不象说笑,那么应该是有这回事的”。 宋小爱恍然道:“哦,是大人说的呀,那就一定是真的了,大人才高八斗,学贯古今,中外诸国,包罗万象,你不知道也不稀奇”。 伍汉超吃味地道:“大人有你说的这么好吗?这还没到成都呢,你就诸葛亮附体了”。 宋小爱捂着嘴吃吃笑,用肩膀亲昵地撞撞他的肩膀,莞尔道:“干吗呀你,吃醋啦?嘁,还大男人咧” 两个人在外边打情骂俏,里边柳彪已把在成都调查的情形详详细细说了一遍,然后说道:“总之,四川看起来并非象京中传说的那样太平,百姓也并非安居乐业,不受欺凌。 这里部族众多,时常发生战乱,虽然没有搞的太大动静,不过从没就太平过,只是搔乱都被地方官府及时镇压了下去,地方官为了政绩不免要报报太平。至于百姓们,蜀王府经营一百多年以来,已经兼并占有了全蜀十之六七的土地,百姓大多是佃户,是要靠王府吃饭的。 所以目前虽未察出蜀王谋反的迹象,不过如果蜀王想反,倒是能够马上把全蜀的百姓召集起来,因为这儿的百姓等于全是他的家丁。所以他当然不在乎调来个指挥使,迁调些军官,这可不能表明他没有反意,当地卫所官兵,尤其是中下级将校,可全是在这儿住了一百多年的本地人,已经完全蜀地化了”。 杨凌赞赏地道:“你能这么想,可比以前精明多了。不过单凭这些也不能证明蜀王有反意。蜀王在诸藩王之中素有贤名,这可不是沽名钓誉,只不过任何评价都要看是谁来评,从什么角度评。 在例代帝王眼中,蜀王安份守已,忠于皇室。在朝中官员眼中,蜀王不干涉政务,不贪腐银糜。在文人墨客眼中,蜀王修桥补路,开办民学,这样的人,当然就是一个好藩王。你还指望既然称为贤王,就得天下为公?就得把全蜀百姓当成自已的家人?呵呵,那自然不可能”。 他想了想道:“蜀王生病可是真的?” 柳彪道:“是,是一种怪病,请了许多名医也治不好。不象装的,卑职曾经派人向他聘请过的郎中,还有青羊宫的道士侧面打听过,说法全都一致,一个人要装病该越少人接触才越易隐蔽,没有大张旗鼓唯恐天下人不知道的道理。 不过卑职大胆猜想,东厂既然有过蜀王欲反的记录,现在却全然没了动静,除了东厂所了解的消息不实之外,有没有可能就是因为蜀王得了病,这才打消谋反的念头?” “万事皆有可能,但是没有证据,堂堂一个藩王,而且是最有贤名的藩王,朝廷便什么动作也不能,查吧,总得查了再说,这事急不得。你既从成都来,了解京中情形吧,那边如何了?” “是,消息闭塞乃厂卫之大忌,一条及时的消息可抵百万雄狮、可抵黄金万两,这是内厂成立之初,大人亲口训示的话,卑职怎么会忘记呢?” 柳彪笑道:“卑职在成都,与京师联系一直密切,大人刚刚启程往西,成大人便吩咐京师消息重心移往成都了,卑职这里正有京中焦大学士传来的亲笔信要交给大人,只因卑职一进门便谈起蜀王消息,倒把它耽误了”。 柳彪说着,从怀中掏出一封信,恭恭敬敬地递给杨凌。 杨凌从浴筒边抓过一块大毛巾擦净了手,验过火漆无疑,这才撕开来静静地看起来。 焦芳信中,详细叙述了杨凌离京后几个月发生的情形,对目前朝廷政局做了详尽的分析,从信中看来,这位焦阁老已经焦虑万分、六神无主了。 京中几大势力,分别是杨凌派、刘瑾派、元老派、中间派,朝中文武官员、内外臣子基本上全部依附于这四大派系。 杨凌一派牢牢控制在手里的是军队系统和特务组织。刘宇掌管着兵部,杨凌在军中影响曰深,现在已经取代刘大夏,成为军中灵魂人物。三厂一卫方面,明里对刘瑾敷衍了事,内里则根本就是唯杨凌马首是瞻,这一点刘瑾也心知肚明,不过他现在还没有把握和杨凌正面决战,这些人只要不拖他的后腿,他暂时也顾不上了。 刑部、户部、工部等衙门里,杨凌安插了一些人,这些人不算能决定一个衙门行止的决定力量,只能算是一些耳目,方便办些事情而已。在内阁里,则是焦芳与之呼应。 刘瑾一派,掌握的是内廷和吏部,表面上看来,他的力量在杨凌之上。因为他掌握内廷,控制着百官的奏折和皇帝与百官之间的